更多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东南第一山——九华山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6 09:09:41    



从古至今,凡是文人雅士,都痴迷于游历名川大山,以此来颐养性情、丰富见识、增长阅历。安徽南部有这样一座山,它山体雄壮挺拔,植被繁密,景色秀美,仙气缭绕,原名九子山。李白与友人初次登临此地,感叹这巍峨耸立的九座山峰好似盛开的莲花,便赋诗一首,赞誉其“妙有分二气,灵山开九华”,从此“九子山”便更名为“九华山”。



九华山,古称陵阳山、九子山,为“中国佛教四大名山”之一,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,素有“东南第一山”之称,传说因唐朝李白《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》诗:“昔在九江上,遥望九华峰。天河挂绿水,秀出九芙蓉。”而更名为“九华山”。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,佛教认为地藏菩萨是“大孝”和“大愿”的象征。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、浙江普陀山、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。


九华山天开神奇,清丽脱俗,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,有“莲花佛国”之称。境内群峰竞秀,怪石林立,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,千姿百态,各具神韵。连绵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,成为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。景区内处处清溪幽潭、飞瀑流泉,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。还有云海、日出、雾淞、佛光等自然奇观,气象万千,美不胜收,素有“秀甲江南”之誉。



九华山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,享誉海内外。公元719年,新罗国(韩国)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,卓锡九华,苦心修行75载,99岁圆寂,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,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,九华山遂辟为地藏菩萨道场。受地藏菩萨“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,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”的宏愿感召,自唐以来,寺院日增,僧众云集,香火之盛甲于天下。


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,僧尼近千人,佛像万余尊。长期以来,各大寺庙佛事频繁,晨钟暮鼓,梵音袅袅,朝山礼佛的教徒信众络绎不绝。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,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尊肉身,现有5尊可供观瞻,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“应身菩萨”,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。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,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,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,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。



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。晋唐以来,陶渊明、李白、费冠卿、杜牧、苏东坡、王安石等文坛大儒游历于此,吟诵出一首首千古绝唱,黄宾虹、张大千、刘海粟、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挥毫泼墨,留下了一幅幅传世佳作。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,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不朽诗篇,尤其是“妙有分二气,灵山开九华”的诗句,成了九华山的“定名篇”。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,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,书院、书堂遗址20多处,其中唐代贝叶经、明代大藏经、血经,明万历皇帝圣旨和清康熙、乾隆墨迹等堪称稀世珍宝。



相传李白为能时刻纵览九华山奇景和寻仙访道,便在九华街化城寺与龙女泉之间,寻得一佳处,在此建了3间草堂隐居,经过后人的多次翻修,成为如今的太白书堂。太白书堂旁有一井,后人称之“太白井”。李白还栽植了两棵银杏树,如今已过千年,遮天蔽日、有三人合抱之粗。


九华胜景在天台,主峰是天台峰,海拔有1300多米,从九华街上天台,约15里山路,沿途还会经过很多的风景点,天台峰顶部可以看到四周群山匍伏,还可以远望九华街,周围的岩石,奇形怪状,有身临蓬菜仙境之感,在天台峰上面还可以观看日出,“天台晓日”被列为“九华十景”之一。



九华山所在区域就是中国皖南古民居的集中展示地,马头墙、小青瓦、白粉壁是中国徽派建筑的最大特征,尤以民居、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,被誉为“徽州古建筑三绝”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。九华街建筑群位于九华冰斗内,以化城寺为中心建设的具有徽派建筑形式的民居群落,现为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游人集散地。



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,佛教文化在中国经历过起起落落,而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的九华山,却将佛教文化一直传续至今,如今在九华山内,有70多座寺院星罗棋布,共同构成了这一依山水而建的莲花佛国。

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