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零陵名字的由来,建置历史来龙去脉及其它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3 09:28:09    

零陵、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。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。北京大学 《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》称: “零陵是我国夏以前已出现的34处重要古地名之一”。永州以湘江东源(湖南蓝山潇水河)与湘江西源(广西兴安海洋河)二水在零陵区蘋岛汇流,以“二水”合为“永”字。隋开皇九年(589)置永州。隋朝以后,永州、零陵成为一地二名。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同一个地方,时而为零陵郡,时而为永州府,又时而为零陵地区或永州市。因此,从行政区域名的演变轨迹来看,的确是一地二名。

零陵得名于舜帝葬于宁远九疑山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“舜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,葬于江南九疑,是为零陵”。这里所说的九疑即宁远九疑山,零陵即舜陵,就是宁远九疑山舜陵陵。把舜陵称为零陵,源于娥皇、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爰情故事。

零陵何时成为县郡之名?《永州府志》《零陵县志》不同历史时期的版本,对零陵建制的变迁脉络记述清晰,轨迹分明。随着漫长岁月的斗转星移,改朝换代,零陵在2000多年来历史的进程中,有过7次大的变迁。根据曾武清先生主编的《永州文化与故事》中所载和雷运福先生的《零陵地名与零陵建置的变迁》一文所说:零陵这一地名最初就是指宁远九疑山。随着大量文物和研究成果的出现,已表明郡县制并非秦始皇首创,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是仿照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而为。

考古出土的大量秦汉竹简也充分表明,秦国兼并楚国之前,楚国其下有黔中、苍梧等郡级机构。也就是说,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就有了黔中、苍梧郡。黔中郡之下有鄹阳县,而苍梧郡之下有零陵县。这时的零陵县治所应在今永州市宁远县大阳溪一带,这就是零陵县的建制之初。也是零陵由山名变为行政区域名的第一次变迁。其辖地为衡山以南的五岭地区,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南衡阳市、郴州市、永州市、邵阳市,广西的梧州市、贺州市、桂林市,广东的清远市、韶关市北部等地,辖区十分广袤辽阔。

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湖南地区建立了郡县制,《湖南通史》指出:“楚国在湖南最重要的统治措施就是建立郡县制。关于楚国在湖南建立郡县制的情况,文献记载简略不详,使我们无法窥其原貌。不过,楚国在湖南建制过郡县则是可以肯定的。”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也提到:“苏秦为赵合从,说楚威王曰‘楚天下之强国也。大王,天下之贤王也。楚地西有黔中、巫郡,东有夏州、海阳,南有洞庭、苍梧,北有汾径之塞、郇阳。”战国时期就记载了楚国建有苍梧郡。

司马迁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提到:“舜……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,葬于江南九疑,是为零陵。”文中“苍梧”二字指的是大区域名,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行政区域名,也可以理解为楚国古苍梧郡行政区域名,与柳宗元的“永州之野产异蛇”中的“永州”二字指的是永州行政区域名同义。“是为零陵”中的“零陵”二字是指宁远九疑山,当然也隐含着零陵县行政名。司马迁所言苍梧、零陵行政名指的是秦汉之前的古苍梧郡、古零陵县。

零陵的第二次变迁有的专家说是在秦始皇时期,也有的专家说是在汉武帝之初。在秦始皇时期置零陵县这一派认为,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兼并六国,统一天下,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——秦朝。众所周知,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,划天下为36郡。考虑交通方便、防范南越、征服南越、统一全国的需要,派遣王翦率50万大军戍五岭,又将零陵县的县治设在当时的零陵境地——今广西兴安县界首城子山。

《兴安县志》载零陵县治所在今兴安县界首城子山。其辖地相当于今永州市、邵阳市西南部、衡阳市西南部,以及广西的梧州市、贺州市、桂林市,辖域十分广袤。零陵在广西地域为汉武帝置的汉县零陵这一派则认为,公元前183年,刘邦死后吕太后当政,由于采取了一些过激的政策,导致南越王赵佗反叛,从而导致汉王朝的南部危机(主要在郴州和永州南部一带)。作为战争前沿的零陵县被迫向西迁移至“观阳县”,县治在今广西灌阳县水车乡附近。后经过近20年的战争,赵佗叛乱危机平息后,零陵县治再进一步西迁到广西兴安县界首镇附近的城子山。

零陵的第三次变迁是在汉武帝元鼎六年,即公元前111年,汉武帝在征服南越地区后,撤长沙国南部,在零陵县治所置零陵郡。这是零陵这一地名第一次成为郡级行政区域名,即零陵郡的建制之初。之后,西汉王莽新政改零陵郡为九疑郡。东汉光武帝推翻王莽政权后(公元25年)复称零陵郡。光武帝建武年间,零陵郡治迁至泉陵县,即今址永州市零陵区。当时,零陵郡治所在泉陵县,而零陵县治所仍在广西兴安县界首,历史上有大零陵(郡)与小零陵(县)之称,也就是说此时零陵郡治与零陵县治不在一地。

当时的泉陵县前身为泉陵侯国(诸侯封地小国),其辖区地域大致包括今零陵区、冷水滩区、祁阳县、祁东县、东安县及双牌县一部分,县治设今永州市零陵区,县城在今零陵区泉陵街一带。其时县域经济已相当发达,加上县治南峙九疑,北镇衡岳,湘江东源潇水与湘江西源海洋河二水在零陵区蘋岛汇流,水陆交通十分便捷,军事地位日益重要。于是,东汉王朝决定将零陵郡治在广西兴安界首的零陵县也迁到了泉陵县,这也是今零陵作为零陵郡城的开端。

零陵的第四次变迁是在隋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。隋文帝开皇九年,零陵县由广西兴安界首迁至今永州市零陵区,开启了零陵郡治所与零陵县治所同地同城的历史。同时这一年,改零陵郡为永州,这也是永州、零陵一地二名的起始时间,县隶属于州。此后,隋王朝对地方行政区划按照“存要去闲,并小为大”的原则,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。隋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,将零陵郡(治所处今永州市零陵区)与营阳郡(治所处今永州市道县)合并改置永州总管府。同时,废原零陵、洮阳、观阳(即灌阳)3县,置湘源县(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)。

此时,治所在兴安县界首城子山的零陵县存在了810年(公元前211~公元589年)的历史终结,永州之名始用为行政区域之名。同时,将泉陵、永昌、祁阳、应阳(即今东安)4县合并,更名零陵县(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)。隋大业三年(公元608年),永州总管府复称零陵郡。唐宋时期,永州分为永州和道州,其时州郡并提,永州全称永州零陵郡。元代以后,永州改称永州路、永州府,零陵郡之行政区域名不复存在,只保留零陵县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。

零陵的第五次变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。1949年10月,永州专区成立。1950年5月,永州专区改称为零陵专区,零陵重新成为州郡级行政区域名称。1982年1月,国务院批准将芝城镇(原属零陵县)升格为县级永州市,零陵县治所由芝城镇(原零陵地区零陵县驻地即今零陵区)迁至冷水滩镇,零陵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都重新一分为二,即今零陵区当时有零陵地名和零陵地区这一州郡级行政区域名。冷水滩区当时有零陵县行政区域名及其零陵县地名。1984年6月,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县设立县级冷水滩市。至此,延续了2000多年的县级行政区域名称零陵消失了一段时间。

零陵的第六次变迁是1995年。1995年11月21日,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,撤销原县级永州市设永州市芝山区,撤销原县级冷水滩市设永州市冷水滩区。这样,作为地州级行政区域名称的零陵,在延续了2106年(公元前111~1995年)之后消失。同时,作为地名的零陵,在延续了4000多年并六易其地后也消失了。1997年永州市治所迁至冷水滩区。

零陵的第七次变迁是2005年。2005年5月,经国务院批准,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永州市零陵区,至此,县级零陵区域名和零陵地名又得以恢复。

从“零陵”之名的发展轨迹、历史变迁过程,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“零陵故里”的来龙去脉。“零陵故里”最早在湖南宁远,这是因为自舜帝崩葬宁远九疑山就有了“零陵”之名。舜帝陵为什么叫“零陵”?《永州史话》作者张泽槐先生在其《零陵考》中广征博引,论证充分。他认为,把舜陵称为零陵,源于舜帝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爱情故事。“零”是涕零,就是掉眼泪的意思。舜帝南巡,崩葬于宁远九疑山,娥皇、女英千里寻夫而不见,最后泪洒斑竹,双双殉情。因此,将舜帝陵称之为“零陵”,包含有娥皇、女英的相思寄托,其内涵更深广,情感更丰富。而“零陵”从一开始作为“舜帝陵”名再到用作地名或行政区划名,都首先出现在宁远,因而宁远才是真正的“零陵故里”。

再据广西考古权威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蒋廷瑜先生发文称,广西建国后多次组织考古队对全州、兴安、灌阳三地进行考古发掘,均未见有秦朝零陵遗址存在,考古发现的瓷璧断瓦均为汉代遗物。这充分说明,零陵县存在于广西,不管是在兴安也好,在灌阳也罢,均为汉初之后的零陵县。广西方志馆研究员若谷先生也认为广西的零陵县为汉县,始置于西汉景帝时期。原广西考古队副队长、考古专家李珍先生发表的《汉代零陵县治考》,明确提出“零陵县”在广西存在于汉代而不是秦代,县治在兴安界首镇。

  零陵历史悠久。早在石器时代,零陵县境内即有人类居住。其行政建置始于楚,疆域定于隋,县治自东汉迄今一直是郡、州、路、府和专署所在地,属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。在漫长的岁月中,零陵人民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灿烂文化。境内完好保存有古人类居住过的“石棚”,唐代诗人元结的《朝阳岩铭》石刻,书法家“草圣”僧怀素的《千字文碑》,宋代大文学家、书法家苏轼的《荔子碑》,诗人、书法家黄山谷的《游淡岩》石刻,明代严嵩的《寻愚溪竭柳子庙》石刻,以及保留宋代风格、结构奇巧的明代建筑回龙塔等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多,在省内仅次于古城岳阳。

  零陵山水,承衡岳之雄浑,兼桂林之妩媚,境内风景名胜比比皆是。长期以来,“永州八记”胜迹闻名中外,“潇湘夜雨”景观蜚声全国。宋代绘画大师宋迪一幅《潇湘夜雨图》赢得天下青睐:夕阳西坠,烟雨迷濛,水天相接,万化冥合,轻舟荡漾,飘然欲仙。宛若“朝阳旭日”、“愚溪眺雪”、“绿天蕉影”、“香零烟雨”,或以险峻幽邃而见奇,或以静谧清幽而取胜,无不千姿百态,令人倾倒。无怪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踏上这片土地后,即发出“画图曾识零陵郡,今日方知画不如”的赞叹。

  秉山川灵气,受历史薰陶,零陵自古人才辈出,群贤汇集。其出类拨萃者,东汉末有进火攻策、献苦肉计,在赤壁之战中破曹立功的黄盖;唐代有“草圣”僧怀素和谪居零陵、写下传世之作“永州八记”的柳宗元;宋代有抗金名将陈构;清代有随左宗棠收复新疆、成边有功的周崇傅;民国时期有为民主革命英勇献身的中国国民党左派刘桐,桂林保卫战指挥者之一、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吕旃蒙。至于党培育的当代英雄群体,更若群星璀灿,光彩照人。解放前有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、教育家李达,广西龙州起义参加者、红八军政治学校大队长唐克,中共零陵县党组织始建人唐皓、舒翼、陈云(名奉石)等。他们有如春兰秋菊,各领一时之胜,永远为零陵人民所怀念和景仰。

  纵观零陵建置以来的历史,沧桑变幻,盛衰治乱相因,始终在曲折地向前发展。1984年,零陵县撤销。在其原有地域里,已先后建成永州、冷水滩两个市。新的建置给湘江上游的一对姊妹城市增添了活力,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。1995年,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,撤销原县级永州市设芝山区,撤销原县级冷水滩市设冷水滩区。2005年5月,经国务院批准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,至此,县级零陵区域名和零陵地名又得以恢复。这样,零陵区文物胜迹众多,素以历史文化名城著称,是发展旅游事业之胜地。冷水滩区位居衡阳桂林之间,交通发达,地理位置优越,是对外开放、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最有利因素。两个脱胎于原零陵县的新城市,必将在这片令人动情的故土上,浓墨重彩地共同绘制出一幅新世纪的锦绣潇湘。


相关文章